时代抛弃你时,真的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。
花朵财经原创
前不久,有着“中国汽车界第一狂人”之称的李书福,旗下的吉利汽车,放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。
在公司制定业务发展五年规划的纲要中,吉利汽车强调,到2025年,市场占有率要位居中国品牌第一。销量达到365万辆(含极氪汽车),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%。
同期,极氪汽车到2025年,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要居全球前三,销量达65万辆。从中不难看出,吉利的雄心壮志。
但这美好的憧憬,怎么看都像是一场无法实现的梦。
如果拆开吉利汽车的半年报可以发现,吉利并不像是一个迈向“新能源”时代的整车企业,反而更像诺基亚那般,正随时代变革衰败。
吉利汽车并不“吉利”
8月18日,吉利汽车公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。以此来看,吉利汽车并不“吉利”。
财报显示,2021年上半年,吉利汽车共实现营业收入450.32亿元,同比增长22.30%;归母净利润23.81亿元,同比增长3.67%。同期,吉利汽车共售出63.02万辆汽车,同比增长19%。单方面看,吉利似乎给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报表。
但这一业绩,仅完成了吉利汽车2021年全年153万辆销量目标的41%。
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今年1-7月,吉利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仅15%,这同时弱于市场的平均同比增速17%。
在销量不及预期下,吉利对此解释称,主要是由于公司的新车型集中在下半年问世,上半年欠缺新产品,对短期内的销售表现造成了一定限制。
然而细细看来,吉利的这番解释,并不能掩盖吉利汽车存在的衰败问题。
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前,吉利汽车日渐消瘦的经营颓势已有体现。
2018~2020年,公司销量从150万辆下滑到了125万辆。同期,公司年度总营收从1068亿元下滑到924亿元,净利润从126亿元下滑到55亿元。
此外,公司的销售毛利率还从2018年的20.18%,下滑到2020年的16%,进一步反映出了吉利汽车盈利能力下降的窘境。
新能源汽车销量惨败
整体大势不如往昔,吉利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率先抢跑却惨败,显然更黯淡无光。
2015年,当吉利推出旗下首款新能源汽车帝豪EV时,造车新势力们还都处于PPT造车阶段。
忆往昔,公司开启了名为“蓝色吉利行动”的5年规划,信心满满的计划着,到2020年,将实现包括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%以上。
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,吉利对新能源汽车的一腔热血,仅是起了个大早,却赶了个晚集。
到了2020年,吉利旗下所有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仅6.81万辆,在公司汽车总销量中仅占5.16%。这离90%的目标,可以说是差之千里。
而此不佳现状,如今还在持续延续。
截至2021年上半年,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停滞在3万辆,同比仅增长3%,远落后于行业近2倍的高速增长。
从销量横向对比看,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溃败,显得更“光彩夺人”。
2021年上半年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.46万辆,同比增长154.76%;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.26万辆,同比增长371.15%;广汽旗下埃安销量也达4.48万辆,同比增长128%。
与造车新势力相比,吉利汽车上半年仅3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水平,甚至还不敌蔚来汽车的4.20万辆、小鹏汽车的3.07万辆、理想汽车的3.02万辆。
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1年上半年,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比例已达12%,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势头无疑已愈演愈烈。
但在吉利上半年共售出的63万辆汽车中,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却仅有4.8%。在全行业火爆,销量动辄翻倍增长的当下,吉利的这一新能源汽车销量成绩,也只能用尴尬来形容了。
无过硬技术沉淀
于是今年2月,李书福在万字内部信中坦诚,“蓝色吉利行动”失败了。
但他同时认为,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,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,而是“历史时机没有成熟,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。”
问题来了,如果李书福说法为真,那来到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的今天,吉利新能源汽车为何依旧难掩颓势?为何几乎在同时期成立的新势力车企能取得成功?
当纯电技术被市场确认为主流技术时,吉利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任何过硬的技术沉淀,可能是其败北的关键。
首先,作为“自主品牌三强”之一的比亚迪一直被外界称为“自研狂魔”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比亚迪自研的三电技术在国内遥遥领先。
其次,长城汽车自主研发能力同样十分抗打,无论是电池还是发动机等,长城汽车均有强悍的技术体现。
再说吉利汽车的自主开发技术,很遗憾,我们很难从市场上听到类似吉利有十分响名的“黑科技”。
数据上,2020年,比亚迪、长城汽车、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5亿元、51亿元、48亿元。显然,吉利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追赶者,在研发投入方面尚显不足。
为了挽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败局,于是李书福又为吉利规划了全新的计划方案。例如,前面所提及的五年规划。
在全新的吉利行动方案中,极氪汽车承担着吉利振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任,不过被寄予厚望的极氪,又会不会重复昔日失败的路子?
最落魄之人
极氪,是吉利于今年三月推出的新能源汽车高端专用品牌。
首款车型极氪001,三个车型补贴后零售价为28.1万元-36万元,这被认为是承担吉利新能源汽车攻坚和品牌向上的重要武器。
可实际上,极氪推出从被业内高度称赞到质疑不断,仅用了短短几个月。其中,首款车型极氪001还未上市,便已因交付时间延长、配置更改、标配变付费选配等问题引起众怒。
就此现状,部分消费者甚至直接调侃:“买极氪,就像在等待开盲盒”。
作为一个新品牌,一开始便遭受质疑,品牌诚信度大打折扣,不注重消费者体验,时间长了,或多还是命数多短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极氪被推出市场前,吉利汽车近几年最少已推出了枫叶、极星、几何等3个新能源汽车品牌,但销量表现均平平无奇。
其中,与极氪同为高端纯电动品牌的极星、几何,2020年销量分别仅约365辆、1.03万辆,这一水平在豪华汽车的品牌排行榜中,无疑是垫底的。
以此来看,极氪的成功概率又还能有几成?
至此,资本市场选择了用脚投票。截至8月20日,吉利汽车总市值仅2529亿港元,尚不及比亚迪市值的三分之一,也不及长城汽车市值的二分之一。
到今天,曾为“自主品牌三强”之首的吉利汽车,已然成为了最落魄之人。
实际上,伴随世界各国的碳中和大计到来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速,不难看出市场对车企最重要的考量已转移至新能源汽车的销量。
这同时也是特斯拉销量不及丰田5%,市值却反超后者数倍的实际原由。
而如今,尽管吉利汽车一直以销量优势位居国货榜首,但回想昔日手机界的王者诺基亚,又何曾不是如此?
历史常告诫我们,如果跟不上时代,无论曾经的你有多牛,终将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!
7 ^. ` N, C Z7 W- N8 e( {9 B